2017年5月,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同意,中央網信辦、國家質檢總局、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《“十三五”信息化標準工作指南》(簡稱《指南》),旨在加強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,加快完善國家信息化標準體系,充分發揮標準對推進技術融合、業務融合、數據融合的引領和支撐作用,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應用水平。
《指南》包括七部分二十八條內容,在分析信息化標準工作的支撐作用和發展進程基礎上,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時期信息化標準工作的總體要求,從加強標準規劃布局、提升標準化基礎能力、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、強化標準貫徹落實和應用推廣、拓展國際標準化工作、加強組織實施和保障等方面,提出推進信息化標準工作的具體行動指南。
《指南》要求按照統籌規劃、協調發展,需求導向、創新發展,開放合作、引領發展的基本原則,落實國家信息化戰略作出的增強發展能力、提升應用水平、優化發展環境三大戰略方向,著力推進信息化領域標準化工作改革,著力增強標準化基礎能力,著力推動信息化標準國際戰略布局,為支撐和引領“十三五”信息化發展提供持續動力。
《指南》提出,到2020年,建立起體系清晰、框架合理的信息化標準體系,信息化標準工作機制更加健全,標準科研、創新供給、社會化服務等基礎能力大幅提升,信息化標準在引領技術創新、驅動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,信息化標準走出去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,國際信息化標準規則的制定權和話語權明顯提升。
在提升標準化基礎能力方面,《指南》提出要強化信息化團體標準的供給能力。開展信息化團體標準試點工作,鼓勵有條件的協會、學會、聯合會等社會團體根據技術創新和市場發展的需求,協調相關市場主體,自主制定發布團體標準,供社會自愿采用。為此,《指南》要求優化信息化標準管理制度,促進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、協調配套,推動優秀團體標準、企業標準轉化為地方標準、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。
在推動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方面,《指南》針對數據資源和電子政務領域明確要求,開展數據資源語義描述、數據資源目錄體系、數據質量管理標準研制,為部門間網絡聯通、信息共享、業務協同提供標準支撐;擴展和完善會計、審計信息化標準體系,加強會計審計數據接口、計算機會計審計技術、應用支撐和系統運維等標準研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