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協簡報第三十五期
近日,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了《2014年北京地區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。《報告》以大量翔實的數據,對全行業2014年業務收入、盈利能力、會計師事務所(以下簡稱事務所)及注冊會計師數量與結構等方面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,并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。《報告》自2007年起已連續發布九年,成為業內外了解北京地區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 狀況的重要窗口。
以下為《報告》中所反映的2014年行業發展的主要特點:
收入總量:增幅明顯,強者恒強
《報告》顯示,2014年,北京地區注冊會計師行業實現業務收入131.55億元,再創歷史新高,同比增長12.83%,遠高于上年度6.65%的增長率,同時五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增長率。
大型事務所收入增長強勁。收入突破億元的達到了27家,繼續呈逐年上升的態勢。前百家事務所收入占比92.75%,為歷年最高水平,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。值得注意的是, “四大”事務所在連續幾年增速放緩后,2014年業務收入大幅反彈,增長率達到12.98%,超過行業平均增長率,收入占比為33.49%。資本市場繁榮、國際化市場開拓、多元化業務發展等因素成為2014年大型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增長點。
與大所強勢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2014年業務收入在100萬元以下的事務所合計數量達到223家,較上年增長6.19%。小型事務所經營狀況愈發艱難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狀況堪憂。
收入構成:服務領域拓寬,市場呈現多元化、國際化發展態勢
《報告》顯示,全行業非鑒證類收入增長率達到16.26%,占比26.48%,為歷史最高水平,表明多元化發展趨勢良好。國際業務收入連年大幅增長,所占行業收入比重持續遞增,已由2011年的18.01%逐年提高到2014年的25.99%。北京地區已有近20家大中型事務所加入國際網絡或擁有自主品牌,國際化發展戰略成效顯著。
盈利能力:凈利率提升,人均創收突破百萬
2014年,業務收入凈利率達到5.32%,為六年來的最高點。注冊會計師人均業務收入連續五年保持較快增長,2014年更是突破100萬元,達到102.56萬元,增長率為17.13%。注冊會計師數量減少,業務收入增長是人均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。
隊伍狀況:機構小幅增長,人員流失不容樂觀
截至2014年底,北京地區事務所合計616家,同比增長1.81%,繼續保持連年小幅增長。
執業注冊會計師12827人,延續去年減員趨勢,同比下降3.67%,其中青年骨干流失最為嚴重:30歲以下的注冊會計師為966人,同比下降14.13%;31至40歲的注冊會計師為3808人,同比下降22.35%。青年骨干的流失也加劇了人才老化的趨勢,注冊會計師平均年齡為45.5歲,較上年增長了一歲,70歲以上的合伙人(股東)占比達到了9.31%。據了解,受國企限薪及資本市場活躍雙重影響,2014年注冊會計師主要轉行領域由大型國企、上市公司轉向投行、證券公司等行業。另受生活成本高等大都市因素的影響,一部分年輕注冊會計師轉向了其他省市執業。
《報告》最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,一是轉變人才培養理念,以跨專業招收人才方式加大增量、優化知識結構,以合并方式盤活存量、發揮人才集聚效應。二是識別新形勢下行業面臨的風險點,健全內部治理機制建設,做好風險控制。三是加大市場開拓力度,服務京津冀一體化、“一帶一路”等國家戰略。四是打造“互聯網+注冊會計師”平臺,促進行業轉型升級。